- 何谓生物能反馈 -

在不经意间,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说法已经准确表达出生物能反馈(biofeedback)的特性。例如我们会对具有同样波长的人或想法「产生共鸣」。

解释生物能反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大自然为例。最悠久的生物能反馈形式当然就是阳光。皮肤暴露在阳光下会变黑,但原因不只是皮肤加温,否则我们去三温暖皮肤也会变黑。真正原因是阳光中紫外线的比例。紫外线波长10~400 nm (频率相当于1,500~750THz),能刺激皮肤产生色素。我们的皮肤具有内建调控系统,会在特定的阳光频率照射下产生色素,让皮肤变黑。皮肤产生色素只是阳光触发的调控过程之一;像维生素D的产生则是另一种。

除了阳光狭窄的带宽,我们不难发现还有其他频率存在,也会引发各自的调控反应。保罗•施密特早在1976年便发现,施用电磁振动会对人体、动物和植物产生调控效果。他借着这些观察,建立了外源性(意思是影响来自外在)生物能反馈的规则。就这方面来说,我们也该提到内源性生物能反馈,这是指人体本身的振动模式。如今保罗施密特生物能反馈系统(Biofeedback according toPaul Schmidt)的应用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面相,而仍以外源性为主。

让我们回到「生物能反馈」这个词。生物能反馈biofeedback一词由两个部分组成,bio(生物)强调过程的自然性;而feedback(反馈)指的是具有相同振动特性的物体间才会产生的现象。音叉的例子可以清楚说明共振反馈现象。将两支音叉如下面两张图示般靠近,敲击其中一支,使其发出特有的振动,另一支原本没有振动的音叉也会被振动音叉激发,两支音叉最后会以同样频率振动,发出同样的音。所以反馈也可说是共同振动(co-vibration)。

但共振反馈只有在两支音叉相同时才会发生。假如用两支不同的音叉进行同样实验,第一支音叉就无法激发第二支音叉,因为没有共振反馈的能力。将这些观察举一反三到生物能反馈领域,就能了解为何保罗施密特生物能反馈系统被称为温和的生物能反馈形式,因为会考虑到生物共振窗口(biological window)的问题,实际上不会造成副作用。「错误」的频率无法在人体找到共振反馈点,因此不会发挥作用。但同样地,也不会产生调控效果。这就是为何保罗施密特生物能反馈系统聚焦于找寻和应用频率或频谱。用比喻来说,就是要重新激发人体未振动的音叉。

相同的音叉会产生共振反馈

不同的音叉无法产生共振反馈

前面以阳光为例解释生物能反馈现象,许多读者大概会想到,皮肤除了变黑,也会晒伤。因此必须有依循的准则,以促进人体调控机能,又不会造成伤害。阳光的例子恰可一次决定几个这样的准则。其一是人体接触频率的时间长短。在阳光下适量时间可促进健康,但长时间待在阳光下就得做好防护措施。另外强度很重要。在科技领域中,这指的是振动的振幅。假如阳光微弱,我们可以在户外待很久;但如果阳光强烈,就只能待几分钟。另一个重要准则就是频率本身。如果过滤阳光频谱,去除紫外线,皮肤就不会晒黑。因此要达到调控效果,显然需要正确的频率。

施用正确的频率波形是生物反馈窗口的另一个准则。比方说,振动有谐波(harmonic oscillation,单色光)、方波 (square wave,计算机科技)或是刺激疗法用到的三角波 (triangular wave)。最后一个准则是频率的旋转性,可用于稳 定或动摇人体右旋或左旋的能场。例如光能以圆形偏光 (polarized) 的形式存在。

符合这些准则,就会在生物能反馈窗口内作用,以有益或有害的方式影响人体。如果所有准则都符合,只改变振动波形,虽然还是在生物能反馈窗口内作用,却会让人体失去稳定。这是手机、无线电话以及无线科技(无需透过电导体进行点对点的数据传输)的主要问题之一。使用这些频谱,会在生物反馈窗口内作用。

保罗施密特生物能反馈系统被称为温和的生物能反馈形式,是因为将上述准则专门应用于身体的平衡和谐。相关的生物能反馈仪器在设计上,顶多是无法发挥调控效果,并不会造成伤害。我们这四十年来的经验出色地证明这一点。

返回顶部